截止日期:2025年6月30日17:00

参赛对象
科技创新大赛面向全国各高校在校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征集作品,分大学生组和研究生及以上两个组别,可以个人或团队形式参赛,年龄均不超过30岁。

参赛要求
1.作品方向:气象防灾减灾技术与应用、现代化智慧气象预报服务(AI数值预报、短临预警等)、气象大数据挖掘与智慧服务、气候变化监测与碳中和解决方案、气象装备智能化与遥感技术创新、气象与多领域交叉应用(如农业、交通、能源、低空飞行等)以及其他气象相关科技创新型研究。
2.作品形式
(一)创意构思类。
以文字阐述为主,需在1000字以内说明科学原理、技术创新及应用价值,可辅以设计图、模型图或视频(格式如JPG、MP4等,大小和数量有限制)。
(二)技术开发类。
包括软件、硬件或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可以是机械设计、电子设备、通信技术等工程类作品;或算法优化、人工智能应用、虚拟现实技术等计算机科学类作品;也可以是气象科普实验模型或新型气象探测装备等创新气象装备或模型。
(三)学术研究类。
论文或研究报告:需具备明确论点、科学数据和详实论证,可以是正在发表的学术论文等;
跨学科研究:涉及气象与多学科融合的课题,例如农业气象、交通气象、气象与能源开发利用、低空飞行气象数据探测、服务保障等。
(四)创业实践类。
围绕气象行业实际需求、痛点难点提出解决方案,可包含商业计划书、市场分析及可落地的商业模式设计,例如智慧城市气象建设方案、超大城市环保技术应用、防灾减灾应用场景规划等。
3.作品要求
创新性:参赛作品需体现创新性,包括选题的独特性、前沿性、技术路线的突破创新、产品创造及优化、研究方法独特、跨学科交融、应用模式创新优化、思维创新以及其他突破性、创新性方式方法。
实用性:作品须符合“四个面向”总体要求,主题围绕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阶段性成果、十大气象科技进展、与气象相关行业领域科技进展(气象与农业、气象与航空、气象与水利等),优先考虑符合国家战略发展需求、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作品。
可行性:申报作品具备科学依据,技术路线清晰,有可行性报告或模型作为支撑材料,如有演示系统,需附操作说明文档,成果可落地或具有转化潜力。
原创性:参赛者必须保证作品的原创性,杜绝一切抄袭或剽窃他人成果的作品参赛,参赛者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规定,不得侵犯任何第三方的知识产权。

申报材料
申报表:填写大赛官方申报表(含项目简介、创新点、预期成果等)。
项目计划书:包括背景意义、技术方案、实施计划、团队分工、经费预算等。
推荐信:高校加盖公章的推荐意见。
诚信承诺书:承诺项目原创性,无知识产权纠纷。
证明材料:专利、论文、研究报告、方案书、模型、系统、代码、试点应用证明等完整的相关材料。
其他材料:视频、PPT等。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10000
您好,我是您的专属AI参会助手!您可以尝试给我安排如下任务:
{{item.question}}

{{ai_type_list[item.type_index]?.name}}

是否满意:
深度思考中
{{ '' == 'cn' ? ai_type_list[ai_type_index]?.name : ai_type_list[ai_type_index]?.name_en }}

{{ '' == 'cn' ? item.name : item.name_en }}

{{ '' == 'cn' ? item.desc : item.desc_en }}

发送